2009年7月10日 星期五

神父的話: 落地死去的麥粒

落地死去的麥粒
- 慶祝中華殉道諸聖節日
【智三1-9;伯前四12-19;若十二24-26】

潘家駿 神父

在福音中,有一次耶穌向那些來見祂的希臘人說:「人子要受光榮的時刻到了!」然而耶穌受光榮所用的方式與猶太人的想法不一樣,為猶太人來說,所謂的光榮是指擁有足以征服敵人的百萬雄兵,但是耶穌的光榮卻是指羞辱的十字架;為猶太人來說,光榮是指所有的國家都臣服在他們的腳下,但是為耶穌來說,光榮卻是指祂在十字架上的犧牲。我們實在很難想像天主竟用這樣的方式,來與我們訂立那能澈底地更新我們的生命的新盟約,然而這正是整個福音所要向我們傳遞的訊息,那就是從受苦和死亡之中尋索新的生命。這樣的一種看似矛盾的生命規律並不是耶穌隨口胡謅,或是違反生命規律的,其實它早已經存在於大自然的規律中了。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就是以麥粒的生命過程向我們提出了有力的證明:「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裡死了,仍然只是一粒,如果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在這裡,耶穌將自己的生命比喻成一粒麥種,而藉由祂的死亡和埋葬,這種子將成為一棵大樹,使每一個人都能從這大樹接受那豐碩的生命果實,而這棵大樹將是那矗立在世界的中心,吸引萬眾歸向祂的十字架。從這十字架上,祂傾盡了祂所有的一切,完全把自己給了我們,沒有為自己保留一點什麼,而只任由祂的愛不斷地伴同祂的聖血從祂的聖心裡傾流出來,為在我們的生命內結出豐盛的果實。

在福音裡,我們一再地聽到耶穌預告自己的受難和死亡。因此,在這裡我們面對一個大奧秘,那就是耶穌明明知道自己正一步步地往十字架走去,而也祂儘可以避免掉這苦難和死亡,那麼祂為什麼還要往這條路走去呢?況且耶穌在面對這苦難和死亡時,祂也如同我們一樣感到恐懼和不安,祂儘可以祈求天父為祂免去這苦杯,甚至當祂被捕的時候,祂向那抽出劍來準備反抗的伯多祿說:「把你的劍放回原處,你想我不能求我父,即刻給我調動十二軍以上的天使嗎?」但耶穌沒有這樣做,因為耶穌不以我們的方式來表明天主對我們的深情大愛,祂的方式卻是選擇了天父的旨意,服從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今天我們所紀念及慶祝的中華殉道聖人們,他們正是天主在我們這個世界中埋下的千千萬萬種子當中的一百二十一粒種子。

然而聖人也如同你我一樣,是軟弱的人,他們憑什麼成為埋在地裡死去的麥子?事實上,天主知曉我們的軟弱,而教會冊封殉道者為聖人,並非要否認他們身上可能有的缺失和限度。無論如何,在他們殉道的那一刻,他們是以自己的血肉向世人宣示了一個不會錯誤的訊息:聖神真實地臨在於教會內。在聖人捨生,卻生動地活出基督生命的那一時刻,整個教會是那麼真實地觸摸到聖神的臨在和活動,而聖人也以血見證了他們對聖神的服從,一如基督服從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有一個比喻可以用來類比說明教會封聖的行動:大家都見過火柴,火柴本身有它的脆弱性,但它一旦被擦著了,便會發出光與熱,著火燃燒,放出光芒。教會封聖的行動就是要捕捉和肯定這點在人脆弱的軀殼裡面,因著聖神的鼓舞,藉著信德所併發出來的亮光,宣示這是聖神在教會內所發揮的德能,而使人能與基督同死同生。

天主也召叫我們每一個人跟隨著耶穌的腳步,在我們的生活中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成為一粒埋在地裡死去的麥子,同耶穌一起受苦,甚至成為受苦的耶穌,為能脫去舊有的生命,結出豐盛的果實,在一個缺乏信德的世界裡活出真理的生命來。而什麼是真理?當耶穌站在彼拉多面前受審時,彼拉多問祂:「祢做了什麼事呢?」耶穌回答祂說:「我的使命是為給真理作證,我為此而生,我也為此而來到世界上,凡屬於真理的必聽從我的聲音。」而耶穌所講論的真理就是祂與天父之間一種真實而親密的愛的關係,這關係也就是今天福音中天父自己所揭示的:「這是我的愛子」的一種關係,這關係也是耶穌渴望我們領受的關係。然而每當我們對這真理的渴望得到滿足時,我們就得以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愛和寬恕隨時準備好讓這世界定我們的罪,把沉重的十字架加在我們身上,過去的伯多祿、保祿、巴爾納博、雅各伯和安德肋,甚至耶穌的母親聖母瑪利亞,今天我們紀念的一百二十一位殉道聖人都有類似的遭遇,因為他們選擇在世界中聽從耶穌的聲音,活出真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