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4日 星期六

從死亡中去尋索生命

神父的話

乙年四旬期第三主日

潘家駿 神父

親從死亡中去尋索生命

【出廿1-17;格前一22-25;若二13-25】

這個主日是四旬期第三主日。在四旬期每個主日的讀經一當中,都幫助我們回想起救恩歷史的重要階段。第一主日的讀經幫助我們回想起救恩歷史的第一階段,也就是天主以彩虹為標記,與諾厄所代表的整個人類訂立了一個自亞當之後的新盟約;第二主日則是提醒我們救恩歷史的第二階段,因為亞巴郎的信德,天主與他訂立了一個盟約;而這個主日的讀經一則是讓我們回想起天主藉著梅瑟向祂的選民頒佈了十誡。這十誡乃是整個舊約法律的中心,它把以色列人的宗教信仰和道德生活緊密地編織在一起,它是一條擺脫罪惡的奴役,通往自由的道路,新頒普世教理更指出它是一條生命的道路。然而到了新約時代,以色列人那種誠於中、形於外地遵守盟約的原初精神已經變成了形式主義,連帶影響的是信仰的衰弱,而對天主的奉獻也缺乏了內心的真誠,甚至那表達人對天主虔誠信仰的聖殿,也淪為了司祭們抽取厚利的商場。

在今天的福音裡,當耶穌看見聖殿的殿院竟成了司祭們抽取厚利的商場時,便大發義怒,將那些商人由聖殿裡驅逐出去,因為對耶穌來說,聖殿是祂天父的住所,祈禱的聖地。耶穌聖潔聖殿的這一舉動,激起了那些被耶穌擋了財路的猶太人首領對祂權威的質疑,而耶穌向那些指責祂的猶太人首領這樣回答說:「你們拆毀這座聖殿,我三天以內要把它重建起來。」耶穌把自己視同聖殿,視作天主在人間的永久住所,因此耶穌這項宣告一方面指出了祂自的死亡與復活;另一方面在宣告祂的死亡的同時,也是宣告了聖殿的毀滅,而這毀滅正顯示救恩史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到了時候,你們不在這座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朝拜父,而將以心神以真理朝拜父。」而另一方面,此一宣告也指出了耶穌的死亡和復活。

當耶穌的門徒們在日後親身經驗到祂的苦難、死亡和復活之後,這苦難、死亡和復活便成了他們向世界宣講的整個福音的核心,他們向世界宣告耶穌就是那位受苦,死亡,並在第三天復活的主,在讀經二中聖保祿宗徒就這樣明明地對我們說:「猶太人要求的是神蹟,希臘人尋求的是智慧,而我們所宣講的卻是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各位弟兄姊妹們,如果我們深信並且接受聖保祿的宣講,那麼我們在房間或客廳所懸掛的十字架,將不再只是一幅裝飾品而已,它將是我們整個生命徹底更新的記號,因為在十字架上的死亡已經改變了一切。然而要全心相信並接受這宣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如聖保祿緊接著向我們說的:「這宣講為猶太人的確是絆腳石,為外邦人是愚妄。」其實為猶太人如此,為外邦人如此,為我們許多人來說,不也是如此嗎?人類對受苦和死亡最自然的反應就是避免它們;逃避它們;否認它們;除掉它們或置之不理,因為我們認為受苦和死亡擾亂了我們的生活規律,它們不屬於我們的生活,並且它們不該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因此當我們遭受苦難,甚或面臨死亡的威脅時,我們總是感到意外、震驚、失望或忿忿不平。

過去有一段時期,我在醫院做牧靈工作,在工作中,我常常看到許多臨終的病人在臨死前,身上仍插滿了各式各樣維持最後一口氣息的管子,醫生、護士忙裡忙外,讓人覺得要不惜任何的代價讓病人茍活下來,好像只有活下來,生命才是有意義的,因此我們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如何使他活著這件事情上,而沒有時間讓他好好地預備死亡,因為死亡不是我們所預期的,而代表了羞辱的十字架上的苦難和死亡更是我們人性深處所刻意要迴避的,也因此它成了許多人的絆腳石,也被許多人認為是愚妄的。然而耶穌對受苦和死亡卻有著不同的態度,並不是說耶穌渴望受難和死亡,祂也不是把這些當成有價值的東西,而是不要去拒絕、迴避或隱藏它們,因此耶穌除了在今天的福音中宣告了他的死亡之外,在福音的其他地方,祂也一再地向我們作了這項預告。

從苦難和死亡之中尋索復活的生命正是整個福音的核心
,而耶穌已經完成了這偉大的神蹟和天主的智慧。但這神蹟不是一般人所趨之若騖的玄妙奇蹟,也不是一般人所鼓掌稱頌的高超哲理,這項神蹟和智慧乃是耶穌的苦難、死亡和復活。而只有那些願意跟隨耶穌的人才能明白這偉大的神蹟和智慧,就如聖保祿今天所說的:「對那些蒙召的人,不論是猶太人或希臘人,基督卻是天主的大能和天主的智慧。」

願我們都能在信德的光照下,都能全心相信耶穌的宣告以及全意接受那些「相信了聖經和耶穌說過的話」的宗徒的宣講,並以我們的整個生命與基督同死同生。阿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